“年味儿”十足!大红灯笼扮靓长安街******
1月6日,北京电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正式启动2023年长安街春节景观布置工作。凌晨时分,三辆电力高车整齐地停在长安街东单路口的一基华灯旁,电力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安装、调试大红灯笼。
据了解,2023年长安街春节景观布置范围包括长安街东单至西单路段121基华灯共安装242套大红灯笼,东单至国贸桥、西单至新兴桥的431基铁杆灯安装862套中国结及北海大桥地区安装100套串灯。
“今年我们按照要求,对红灯笼和中国结进行了更新。”长安街景观布置工作负责人宋云龙介绍。为适应北方气候特点,红灯笼和中国结沿用PETG材质,牢固不易磨损,耐受低温;灯箱内全部采用LED节能光源,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为确保春节景观布置工作如期完成,北京电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充分调集人手和车辆参与工作,照明中心华灯班今年也将首次全程参与到长安街春节景观布置的组织施工、日常运维等各项工作当中。
今年是华灯班成员刘泉水在首都掌灯人岗位上工作的第16年。“张灯结彩过大年,作为首都掌灯人我们参与到春节景观布置这项工作中,扮靓神州第一街,守护万家灯火,让大家欢欢喜喜、亮亮堂堂过大年,这也是我们5代华灯人60多年坚守的初心。”刘泉水说。
1月14日,“年味儿”十足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将在小年夜提前点亮,为十里长街营造出祥和喜庆的春节氛围,与首都市民一起迎接兔年的到来。(“人民网+”客户端)
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不久前,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与30多家批发市场、采购商达成意向签约额50.8亿元。《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印发,要求“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推动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放眼广袤田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为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遵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地乡村产业都有了一定基础,有些地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很红火。但是,总体看来,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另外,发展乡村产业,还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农村是亿万农民的家园。未来我国城镇化将达到很高水平,但仍会有几亿人在农村就业生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加快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更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短板要加快补上。要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同时,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加强动态监测帮扶。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培育提升产业,增强群众技能,积极扩大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如今,脱贫攻坚的成就已载入史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上,我们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希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常钦)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